成为 MCU 第一后,英飞凌为何盯上汽车通信?
高边开关2025年4月7日,英飞凌宣布将以2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Marvell的汽车以太网业务Brightlane。
Brightlane产品线覆盖PHY收发器、网桥和交换芯片,支持100Mbps至10Gbps全带宽,满足车规以太网所需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要求。
交易预计于2025年内完成,英飞凌将通过自有资金与新增债务完成融资,Brightlane团队将整体并入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
就在同一天,英飞凌还公布了其在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最新数据:2024年,其全球汽车MCU市占率达到32%,连续五年蝉联第一;在汽车半导体整体市场英飞凌的市占率也达到了13.5%,同样排名全球第一。
在拿下全球汽车MCU和半导体“双料第一”后,这家芯片巨头为何选择此时加码汽车通信?
01全球汽车芯片的“双料第一”,意味着什么?
要理解英飞凌为何在行业领先时选择加码通信路径,必须先看清它在“MCU”上的基本盘。
在汽车半导体方面,TechInsights报告称,英飞凌2024年市场份额达13.5%,连续第五年位列全球第一。
在区域市场,欧洲以14.1%跃居首位,在中国以13.9%稳居第一,在北美也上升至第二位(10.4%)。
在MCU方面,Omdia数据显示,英飞凌2024年全球MCU市占率为21.3%,同比增幅为主要厂商中最高。TechInsights同期报告进一步指出,英飞凌在汽车MCU细分市场的份额已升至32.0%,领先优势扩大。
借助AURIX™、TRAVEO™、PSoC™、XMC™等系列产品,以及配套软件与开发工具,英飞凌MCU业务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3%(同期市场均值仅4%)。
MCU业务的稳健增长,不仅为其带来当前的行业地位,也构成英飞凌在汽车电子趋势下布局通信路径的基础。
正如英飞凌所言,其半导体与MCU产品已深度服务于动力总成、BMS、车身、信息娱乐与ADAS等关键应用。
当前,整车E/E架构正向集中化、分区化演进,英飞凌将其明确视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底层演化方向。
这一判断,是英飞凌继续扩展通信能力的逻辑起点。
02为什么是通信?MCU之后,SDV还缺什么?
英飞凌此次收购Brightlane,指向其SDV架构演进中的关键缺口:通信能力。
随着汽车E/E架构由分布式走向中央计算与区域控制为特征的分区架构,整车内部通信需求急剧上升,传统总线(如CAN、LIN)在带宽和延迟方面已趋紧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