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生态冲刺:鸿蒙电脑预约量超12万,手机备货量激增
鸿蒙开发者激励5月21日,在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发布会结束48小时后,华为商城上鸿蒙电脑的预约量超过12万人,其中售价23999元起的鸿蒙折叠电脑预约人数超过9万。
而在手机的备货量上,一位华为渠道经销商对记者表示,“nova系列的备货量是上一代的两倍,目前看首销是比较乐观的,后面就要看首批用户的反馈了。”
华为电脑以及nova系列开始搭载鸿蒙系统,这被外界视作鸿蒙5向主流消费市场渗透的标志。在不久前的一场大学演讲中,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仅nova14系列的备货量就在千万级别,而在下个月,搭载鸿蒙的华为旗舰手机也会上市。
“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这句曾经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出的疑问正在交由华为人自己解答。在科技生态日益分裂的大时代下,鸿蒙这个曾经作为华为“逃生计划”的技术储备,正在成为华为手机重生后市场破局的关键。
“将AI融入鸿蒙的一部分”
“小艺帮我接听电话,快递外卖来的时候让他放到门口就行,来电交给小艺,一句话的事儿。”演讲上台上的何刚,正在为nova手机上的新功能做演示。
作为华为终端BG的CEO,何刚清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让更多人记住新系统下手机功能上的一些变化,只有差异化的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圈层。
显然,鸿蒙的AI的交互能力是华为内部极为看重的一项技术能力。
四年前的7月,华为内部低调成立了一个名为“543”的战略级项目,目标是多方资源受制的情况下,做出有竞争力的旗舰手机方案,这个项目里几乎聚集了终端以及华为内部多个重要岗位的一把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战略项目中,一个名为“543-AI”的项目也在被紧张推进,主要为鸿蒙的原生智能提供系统性产品规划,最终的使命是将AI融入新一代终端设备的核心。
在《鸿蒙开物》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该战略在初期落地时的困难。在开发初期,华为内部曾经就“先做智能的鸿蒙”还是“先做鸿蒙的智能”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前者代表系统整体指标,后者代表手机上如小艺这样的智能功能,一旦资源分配不当,就会影响整体研发的进度。
作为总体组的组长,贾永利认为,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小艺不应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语音助手应用,而应该成为鸿蒙的一部分,代表着终端全系统的AI能力。”贾永利说。
贾永利曾在一次采访中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下,华为智慧助手小艺已经具有语言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手机功能的融入能力。他认为,通过与用户的不断交流,小艺会越来越聪明,这也是鸿蒙的原生能力。
页:
[1]